导入数据...
 
 
首页 >> 工作动态 >> 正文
 
 
 
 
 
 
学校师生赴巴中走访慰问寒门学子家庭
[成都大学学生处]  发布时间:2017年06月23日
  查看:
  来源:

IMG_0359 - 副本.JPG

IMG_0404 - 副本.JPG
DSC_0195 - 副本.JPG

 走访贫困生-20131128 - 副本.jpg

 为践行党的群众路线,做好做实国家资助工作,1127-29学生处和各学院(金牛校区)的14名学工人员赴革命老区巴中走访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家庭,随行还有三名在校学生

17名师生分四走访了巴中市辖巴州区、恩阳区、南江县、平昌县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家庭20户,其中特殊困难12户,一般困难8,农村家庭13户,城区家庭7户,走访了巴州区民政局相关科室巴中属山区地形,经济欠发达,一些地方正在修路,师生们几乎把当地各种交通工具都尝试了,很多地方还是要乘坐“11”,有一组老师走访一户山区家庭最远步行了5小时山路。通过走访,真实了解了经济困难学生家庭具体情况,感受了寒门学子生活环境和成长经历,宣传国家资助政策,送温暖受教育,得到了学生家庭的欢迎,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影响。

谈及此行的收获与体会,有老师用四个字概括:“知足”与“坚持”;有同学觉得心灵经受洗礼,深受教益。老师们进一步深化了对资助育人的认识,表示将深化做好资助工作努力实现“济困”与“励志”双重目标。

“感谢老师们对我家的关心和支持。一路颠簸,你们辛苦了。虽然从未谋面,不过我会一直感恩的!祝你们感恩节快乐!”1128日晚7点,学生处学生资助中心陈红梅老师在返城途中收到这样一条短信时,眼中顿时泛起泪花。

类似的感动和插曲,在这次走访途中还有很多,这样深入基层、调研实践的经历对同行的每一个人来说,都将是一笔珍贵的精神财富,激励着以后的工作、学习和生活。

 附:走访一名经济困难学生家庭纪实

 28日上午,乘坐中巴车行驶了两个小时后,资助中心陈老师等一行五人到达了距离巴中市区83.4公里的平昌县。下午4点30分,走访了位于平昌县的另外两名贫困学生家庭后,经过与“野的”师傅的一番讨价还价,师生们乘车前往驷马镇龙台村。面包车沿着省道S202线行驶了32公里、穿过了正在进行管道施工的“村村通”公路并沿着山路步行20分钟后来到黄同学的家。

 得知这就是来看望自己的大学师生,黄父热情招呼师生们进屋。推开泥墙中间低矮的房门,师生们心里一震:房间约15平米,5、6人站在屋里略显拥挤。屋里除了一张单人床、几口旧木箱、一张木制长椅、旧桌子上的一台21英寸老电视外再无他物。据黄父介绍,63岁的自己虽然有过中风,但为了维持生计,经常到建筑工地打临工,如果天工作美,那一天能有90-100元的收入。为节省5块钱车费,自己每天步行十几公里到镇上,收工后再步行回家,到家时天早已黑了

 虽然过得清贫,但在省城上大学的女儿是自己的希望和骄傲。当问及女儿的情况时,黄父精神一振,马上打开抽屉,拿出一摞红本本,翻开前还将手在身上擦了擦,之后才递给来访师生。“她从小到大得过的奖状证书多了”,黄父自豪地说,“读书从来不用家长操心”。昏暗的白炽灯下,黄父的眼中闪烁着光芒。想到黄父手机已停机,陈老师拿出手机给在校的黄同学打电话,告知自己已经来到其家中,正在与她的父亲交谈,并把手机递给了黄父。嘘寒问暖间,这位年迈的父亲止不住双手的颤抖。

 陈老师代表学校送上慰问金,鼓励黄父要保持乐观的心态,希望在社会、学校、师生们的关爱下,父女二人能改善生活水平,更加幸福快乐。

 辞别黄父,师生5人刚坐上返回巴中的面包车,就收到了黄同学的短信。当天恰逢西方的感恩节,车上5人传阅着短信分享着一路走访慰问的感动、喜悦与收获,全然忘记了渐暗的天色。资助工作的辛苦与繁琐得到了回报,简单的一条短信让老师们经历了为人师的高峰体验。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