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是在全面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到:“在全社会弘扬劳动精神、奋斗精神、奉献精神、创造精神、勤俭节约精神、培育时代新风新貌”。而这种理念正与以“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为标志、以“劳模精神、工匠精神、企业家精神、创新精神、诚信精神等为核心内涵的中国工业精神不谋而合。走在高质量发展道路上的中国,对工业文化的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为大力发展工业文化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遇。
成都宏明厂(原国营七一五厂)一角
成都大学研究生会实践团队以口述史作为方法,以成都、攀枝花的工业老厂区作为调研对象,对中国工业精神展开了暑期社会实践调研。在“三线建设”时期,西南的川、贵、云和西北的陕、甘、宁、青俗称为“大三线”。三线建设开展后,我国将部分工业生产力移至西南、西北内陆地区。因此,以西南地区老厂区作为调研区域,能从多方面、多角度建构中国工业精神,能深度挖掘大西南工业故事与工业文化基因,为当下西南地区工业化进程、文旅融合视阈下工业老厂区的转型发展提供启示与思考。
团队成员与原工厂工人交流访谈
在本次社会实践中,团队成员分别在成都、攀枝花两地展开了“践行二十大精神背景下的中国工业精神口述史”的调研,深度访谈了原工厂职工、家属,形成了调研报告、访谈稿、短视频、口述录音等阶段性成果。并且经过实地走访与文献梳理,团队大多成员都认为在以后学习中也将继续围绕这一选题展开学习研究,力图深度把握中国工业精神、三线精神的形成、发展、转化,为中国工业文化的研究贡献绵薄之力。
在成都,团队成员去到了 420 厂、原国营红光电子管厂(东郊记忆)、原国营七一五厂(八二信箱)等见证了西南地区乃至中国工业发展的工业老厂。现场,我们与原厂区工人、家属进行访谈,询问了关于厂区成立背景、厂区生产产品、厂区规模以及后来的转型发展对工人们带来的影响等问题。在工人们的回忆中,我们切实感受到了中国工业化进程中的辉煌与挫折、以及不怕吃苦、爱党爱国、为集体奉献的中国工人形象,后续我们将把访谈稿进行整理,在比较、互证以及调整后形成文本资料。
团队成员合影
团队成员聆听老人们的讲述
在攀枝花,团队成员访谈了攀钢退休干部,走访了朱家包包铁矿矿区以及工厂,了解了作为中国十大露天铁矿的发展历史以及矿产单位的运行机制。同事还去到了攀枝花三线建设博物馆,从史料、照片、视频、物品展示等方面探寻攀枝花三线建设的发展历史。攀枝花三线建设馆全面展示和反映了中国三线建设的历史全貌,整个展陈由全国三线建设的历史背景、党中央的决策发动、十三省区三线建设的展开情况、三线建设推动发展的中西部城市和重点项目、三线建设的重中之重——攀枝花的开发建设、三线建设的调整改造和成就、三线建设的精神传承七部分组成。
团队成员在矿工厂
本次调研,团队成员深度访谈了原工厂工人,形成了访谈稿。深刻感受到了中国工业精神的光辉,以及一直以来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中国人民的不屈品格。新时代,重温与弘扬中国工业精神,能不断助推中国高质量发展,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伟大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