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链接:http://news.cdu.edu.cn/index.php?m=news&a=show&news_id=25097
原文如下:
大学生遭遇校园贷、租房贷等“套路贷”该怎么办?资深记者、互联网安全讲师教你识别陷阱,避免踩雷。5月27日,由中国青年报社联合支付宝、网商银行发起的“扫雷行动”——金融消费者保护计划公益活动走进成都大学,《中国青年报》记者、四川记者站站长王鑫昕,支付宝金融安全的公益讲师周晨晨在学术报告厅现场讲授,为各学院师生代表300余人上了一场生动的教学课。党委宣传部、学生处负责人参加活动。
近年来,大学生遭遇电信诈骗、校园贷、培训贷等网络金融安全问题危害的事例屡见不鲜,受害学生遭受催贷、被骗等困扰,苦不堪言,甚至造成一些大学生轻生等恶性事件。王鑫昕现场案例教学,结合自身一线采访所见所闻,生动晓畅地为现场听众讲解。“社会上出现了许多针对大学生心理和生活需求设计的贷款圈套。例如一种租金贷,房屋中介公司在与房东签订租房合同后,向租客介绍“会分期”收款app,租客只要手持身份证自拍,以后就可通过app直接缴纳房租。但不久后该中介公司失联,租客、房东都损失。2018年天津数百名大学生陷入变相“培训贷”,无资质公司诱骗求职者,要求求职者上课缴费,上3次课收费1.56万元,逾期缴费还要缴纳罚金。王鑫昕提醒,套路贷里包含了一个完整的产业链,从物色猎物到抓住客户急需用钱的心理,引导其签下虚高的借条,恶意催债。这种情况下,大学生借款一是要选择正规的金融机构;第二管住欲望,不超前消费;第三保护好个人信息信息;第四重视合同契约证据,遇到问题及时求助。
周晨晨详细介绍了携款跑路平台、创业型微店、网上微交易、刷单、钓鱼网站、虚拟货币等骗局的“套路”。他举例介绍,“钱宝网声称通过存款获得高息,但实际上是一个庞氏骗局,用新钱还旧钱,如果有一天没有新钱进来,你的旧钱就被套走了。再例如,一位大妈为了领取10个免费鸡蛋,在校区门口摆设的摊位上交了一张身份证复印件,后来莫名背上了10余万的贷款。骗子总是通过免费小礼物或是高投资回报引诱受害者,或利用泄露的个人信息进行非法贷款,或一次性套走大额款项,或利用钓鱼链接骗取二维码套取资金。周晨晨提醒大家,一定要提高金融安全风险意识,保护好个人信息,谨慎各类网上链接信息,理智选择金融理财app,不透露验证码,不乱点击不明链接,不投资自己不理解的项目。
讲座中还进行了击鼓传花互动问答环节。兼职、求职、贷款、APP受益等生活中可能遇到的各种陷阱,你如何处理。现场观众大家踊跃应答,在互动游戏中加深对相关知识的理解,增强防范意识。
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的张思佳听完讲座说:“听完两位老师的讲解,参加了游戏互动环节让我明白了,校园贷其实离我们并不远,我们一定要睁大眼睛,辨别自己身边的危险,树立正确的消费观,适度消费理性消费,不让犯罪分子有可乘之机。”
旅游与文化产业学院吴美琼认为,各种各样令人眼花缭乱的骗贷手段以及相关的案例和作案手法,以一次次惨痛的教训和经历告诫我们要小心应对生活中手段层出不穷的骗子。大学生作为心智还尚未完全成熟但已开始自己管理财务的年轻群体成为了金融骗子的主要目标。通过讲座的案例分享,了解到许多金融诈骗的作案手法,一旦在生活中遇到类似情况,要坚决对网络上各种来历不明的不正规贷款说“不”。如果遇到经济上的困难,要及时跟父母、家人或朋友商量和求助,必要时采取合法正规的贷款途径解燃眉之急。
据了解,为引导青年尤其是在校大学生群体树立正确消费观、创业观,掌握金融安全知识,提高风险意识,中国青年报社联合支付宝、网商银行,于2018年10月起开展“扫雷行动”——金融消费者保护计划公益活动。期间互联网安全讲师团成员走进高校,为大学生开设讲座、进行互动,并在现场开展互联网金融安全意识问卷调查活动。
编辑:曹游宇 责编:成大新闻网
(微信扫描分享)